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訊(記者 甘甜)“外語課堂除了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,也要引導他們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,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由衷的自豪,這種熱愛與自信可以成為他們的愛國之源?!弊鳛槟喜娇沾髮W設立的*批“課程思政”示范課程負責人,“高級英語”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的時候如是說。她認為,*成功的專業(yè)課堂可以實現(xiàn)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(tǒng)一,達到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隱形“課程思政”目的。
多年來,徐筱秋老師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專業(yè)教學中強化思政教育的自覺意識,根據“高級英語”課程的若干主題,如自然生態(tài)、文化文明、種族問題等,老師們認真梳理每個單元蘊含的德育內涵和德育元素,找準各主題和學生思想教育的結合點,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進去,打造有思想、有溫度的教學過程。
面對新冠疫情這一時代大考,“高級英語”團隊教師將疫情“危機”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“契機”,把德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,在灌輸知識的同時,做好學生價值觀塑造和家國情懷培育,講好中國故事、弘揚中國精神,讓戰(zhàn)“疫”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感在課堂里自然流淌,讓青年學子不僅具有“國際眼”,更具備“中國心”,凸顯出了課程思政的鮮活場景。
“通過一年來高級英語課程的學習,我們在田野調查研究中感知了真實的環(huán)境問題,在英文資料查閱中了解了中國生態(tài)問題與發(fā)達國家的異同。同學們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意識和責任感,隨著英語課文的學習消化而自然增強!這是我們*驚喜的收獲。”學期末,大三學生劉陽陽回憶這門課時候,仍感慨受益良多。
教學團隊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效銜接起來,探索課程思政的新路徑。課堂內外,老師在鼓勵指導學生們參加各類英語演講、辯論、寫作等賽事時,有意識地引導大家關注脫貧攻堅、垃圾分類、航空航天、人工智能、疫情防控、紅色文化等話題,啟發(fā)其聚焦國情、放眼國際,暢抒青年學子的時代之聲。
作為“高級英語”課程的實踐環(huán)節(jié),學生們得以走進南昌“藝術與和平”高端論壇現(xiàn)場。中外學子參加詩歌創(chuàng)作、作品翻譯、博物館參觀等文化實踐活動,體驗中國建筑、美術、書法、陶瓷、音樂、文學等藝術,強化了人文教育。留學生直觀近距離接觸到大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,感受到了中國制造和民俗之美??缥幕浑H中,中外學子一起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,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!